一叶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护花使者林锡斌十年如一日守护者世界上 [复制链接]

1#

“美、壮观,似一个天然的大氧吧。”这是不少游客观赏了百里杜鹃景区后发出的赞叹。

百里杜鹃金坡景区燕江涛摄

百里杜鹃景区,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因整个天然杜鹃林带宽1~3千米,绵延50余千米(里),总面积.8平方公里而得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这里的生态保护得如此好,得到成千上万游客的赞誉,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护花使者”的辛勤努力,林锡斌就是其中之一。

林锡斌(左)和他的队友。

52岁的林锡斌是百里杜鹃管理区戛木片区森林防火中队里面年龄最大的队员,今年是他成为森林消防员的第十个年头。身材壮实,皮肤黝黑的老林目光炯炯有神,走路健步如飞。在记者跟随他们走入林区时,他不得不放慢速度,几次停下来等待。

“这些地方平时鲜有人迹。前面已经没有路了,注意安全,小心脚下。”看到随行记者走得踉踉跄跄,时不时脚下一滑,性格开朗的林锡斌不时提醒。
  林锡斌说因为百里杜鹃植被茂密,落叶堆积层厚,天气干燥的时候,随便一个烟头就能点着,再加上这里属于景区内,人流量大,压力其实蛮大的。
  说话间,周围有动静传来,林锡斌连忙带着其他护林员闻声赶去,是几名前来登山的游客,老林上前去向他们打招呼,并对他们进行森林防火及环境保护的宣传,待给游客做了详细交代,带着队员继续往密林深处走。

林锡斌正在跟队员背水上山。

“有些游客不知道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一旦随手丢上一个烟头,把这片山地点燃,那可是不得了的事情。你想想,这些杜鹃花要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有这样的规模,我们要是不认真,一场山火给毁了的话,我们可就是历史的罪人了,所以一般在我巡山期间遇到游客,我都会对他们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林锡斌说。
  “你们真是当之无愧的‘护花使者’!”随行记者由衷说着,林锡斌质朴地咧嘴一笑,坦然地接下了这句称赞。“那可不是嘛,我们还有一项工作,就是在夏季给杜鹃花王浇水。”
  林锡斌介绍,在他们负责巡视管理的戛木片区,生长着一株“杜鹃花王”和一株“杜鹃花后”,“花王花后”都生长在山顶,土层锁水性弱,一到夏天降水量稀少,必须从山脚下背水上去进行浇灌,不然“花王花后”极有可能因为缺水死亡,而这项工作,从林锡斌当上护林员开始,已经伴随了他十年的时间。
  “杜鹃花王”生长的山头,山势陡峭,近六百阶垂直度超过六十度的阶梯蜿蜒而上,两壶五十公斤的水背到山顶,需要四名队员中途几次轮换,如果遇上极端干旱天气,这项每周两次工作将变得更加频繁。

林锡斌与队员换着背水。

“我们这个工作呀,其实挺有趣的,就是有些废鞋,每年都要穿坏两三双。”一边指着鞋,林锡斌一边打趣着。
  “你们看,这是斑叶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巡山过程中,林锡斌突然蹲下身来,兴致盎然地指着一株小草对记者说道,并在抓了把泥土将其裸露在外的根茎掩盖起来。
  林锡斌说:“我常常在电视上听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对此我是深深赞同的,当所有人都意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注意保护环境,我们这里的空气好了,游客会越来越多,旅游业也会更加红火。”

林锡斌与队员倚靠在护栏上休息。

在林锡斌眼中,记者看到的是他对这片山林的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在他眼中,仿佛是他亲手养大的孩子,熟悉又亲切。
  在林锡斌所在的森林防火中队里面,年龄最小的队员今年刚满18岁,对于这名战友,林锡斌常常给他传授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合格的森防人员,在林锡斌看来,这是他们中队必不可少的传承,一旦他走不动了,巡不了山了,能有人接过他肩上的水壶,继续呵护着这片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传娟

通讯员彭良义 杨品益编辑唐怒娇编审刘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