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产力与战斗力一体提升
苏报讯(通讯员张史庄李永鹏千寻)7月5日下午2时,在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江苏太仓市浏河渔港码头,100余名身穿迷彩服的青年民兵列队集结,在嘹亮的*歌声中举拳宣誓,随后在阵阵礼炮和锣鼓声中登上8艘渔船扬帆出海。太仓市人武部部长王*钢表示,“这批民兵将在为期6个月的远洋作业中,一边围捕鱼,一边练远程支前,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一体提升。”“这次远洋捕捞将到达日本、菲律宾、印尼等国海域,将根据大队赋予的任务,适时开展侦察预警、运输补给、物资装卸、应急救援等专业训练。”苏州海发渔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武装部部长钱洪生说,自2002年公司编组海上民兵侦察运输分队以来,已经连续十年坚持结合远洋捕捞练兵海上,在搏风斗浪中提高远程支前保障能力。使命任务拓展到哪,支前保障力量延伸到哪。近年来,随着民兵使命任务的拓展,地处江尾海头的太仓市*地双方把建设海上民兵支前保障队伍当作急中之急的大事,集聚整合海事、渔业、远洋、交通和港口等部门蕴含的科技、装备和人才优势,编组成立了一支由350人组成的海上民兵应急大队,使民兵支前由门前河港转向蓝色海洋,实现了由近岸保障迈向海上远程支前。为适应海上支前保障需要,他们以使命任务为牵引,刻苦砥砺蹈海硬功。休渔期里,组织民兵整组训练和学习教育;出海打鱼,组织练战场背景下的收拢集结、编队航行、维护抢修等课目训练;捕捞作业间隙,组织实施海上侦察、运输以及伪装佯动等专业训练。物资过驳是海上支前保障的关键。他们专挑恶劣天气练靠艕过载,一个动作要练上百遍。经过大洋上的千锤百炼,这支民兵队伍被打造成了远程支前的利剑。去年9月的一天,民兵应急大队侦察运输分队正在公海作业,突然接到求助:有两艘满载物资的货轮在80海里外发生碰撞,情况危急。他们通过卫星导航指挥系统精确定位该船,组织力量航行5个半小时赶到现场,在波涛汹涌的洋面上转移过载物资、抢修受损船只,奋战8个多小时,使人员、船只和物资全部转危为安。战时能支前,平时能应急。今年6月7日*海海面,9艘超大集装箱船因风浪遇险,民兵应急大队成功救起落水船员46人,将6艘遇险船舶安全转移,对3艘沉没船舶实施了集装箱打捞。海上民兵应急大队的“双应”能力得到了*地领导赞赏,1999年以来,先后41次荣获江苏省水上搜救先进集体等荣誉。一位将*赞许他们“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海上支前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