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郦松臣墨竹如篁植益阳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4/14 0:32:00


  益阳地处雪峰山余脉、洞庭湖畔,是有名的南竹之乡,资水流域山山翠竹,风起碧涛,处处有篁林千竿,曲径通幽。郦松臣一踏上这片土地,就为这里的山水风光所吸引,为普山普岭的修竹所陶醉,从那时起,他就决定在益阳扎下根来,与清山秀水和青青翠竹长相伴。
  
  一教书育人
  年8月,益阳和平解放。郦松臣应益阳军分区领导同志的邀请,绘制了益阳市第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10月1日,益阳市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这幅2米多高的画像高挂在主席台中央。同年11月,郦松臣的小女儿出生,这时他已有6个儿女,一家8口全靠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益阳专署文史科长史平去他家拜访,碰上李梅犀女士做晚饭,只有发霉的红薯米和黄菜子。问明情况后,十分感慨。过了几天,组织上通知:李梅犀赴五师附小任教,长子郦浩去益阳干校培训,郦松臣深切感受到了组织上的关怀。从此,一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这正是郦松臣过去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事。他满怀希望投入教学和创作中,艺术生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年9月,省立五师和龙洲师范合并为益阳师范。益师校长林伯森聘任郦松臣为美术教员。他积极参加思想改造,热情似火地响应党的号召,投入新中国的文化建设事业。他组织美术工作者为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绘制了大量的宣传画。年,他当选为益阳市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
  郦松臣对于教学工作,向来严肃认真。他的讲稿用钢笔写在备课纸的单面上、字迹细小工整,四周留下空白。备课纸的另一面空着,专门留作修改和插图用。他讲课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坚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础训练,从不允许学生马马虎虎。在图画教室里,他要求所有的画架都必须排列得井井有条,以保证学生作画时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和适当的距离。他经常对学生说:“教不严,师之惰。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学生都是严格的。不严格要求,怎么能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呢?”
  郦松臣的心血没有白花,在他的“弟子三千”中,很多成了成绩卓著的教授、画家、编辑、工艺师和研究员。有人说,他是一颗平凡的铺路石子,让许多跋涉者由坎坷小径走向大道通衢;有人说,他是一架负重的人梯,让有志向有追求的青年踩着他的肩膀青云直上。如今国内画坛上,活跃着他的许多弟子和再传弟子,十分感念他的恩泽。
  二艺术生涯
  郦松臣既是一位美术教育家,更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擅长写意花鸟,尤擅于墨竹。他的墨竹画,汲取北宋文同以来诸家之长,又有自己独创的笔法和独到的笔意,命笔奔放,数竿通天,挺拔有致;叶带风雨,近浓远淡,有纵横恣肆之风采,酣畅淋漓之气韵,尘埃不到之清奇。他一生挥写过千万竿墨竹,将竹子风晴雨雪之姿、四季变化之态,出落得从容无碍,惟妙惟肖,写出了一种难以企及的神韵。晚年尤喜画风竹新篁,表现竹的荣枯老嫩、风雨晴晦、疏密浓淡,枝叶间勃发出浓浓的生机……郦松臣笔下的竹,是画家与自然的契合,表现出画家对道的追求和体味。后人评价说,其墨竹之作,当世无两。
  郦松臣的画带有典型中国文人画的特征。他的画超脱了单纯的技法,达到了艺术与思想、情感、性灵的统一,其山水树石,亦淋漓元气,不规规于蹊径,自有一种风度。画款中的诗词联句多自抒胸臆,很少借用陈词俗句。他喜以行草书题画款,用笔自然随意,线条瘦劲,骨力弥漫,气格清标,与画作相呼应,圆融无碍。除诗词之外,他还写过不少散文,其作品随意散淡,文采斐然,说事论理,意切情真。郦松臣早年教过音乐,创作之余以此喜自娱,次子郦洪受他的影响,后成为著名作曲家。
  他创作的作品,许多作为益阳的城市礼物,以政府的名义赠送给有关机构及珍贵的客人,著名外交家何凤山先生,郦松臣在中华艺大求学时的先生、国学大师夏衍都受赠过他的墨竹。年,他为长沙烈士公园创作了大幅画作《竹趣图》,今天被视为不可再得的珍品而宝藏,具有极高的传世价值。
  年11月,“郦松臣画展”在长沙开展,多幅作品亮相,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省文联主席康濯、省书协主席周昭怡挥笔题词,杨应修、陈白一、颜家龙等纷纷前往祝贺。《湖南日报》、湖南电视台等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年,郦松臣编绘《墨竹画法》一书,包含自己数十年画竹的经验和精选的20多幅作品,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刚一面世即被抢购一空,第二次加印了2万多册。年,郦松臣年诞辰,他的后辈、弟子等人结集他的作品,出版了《郦松臣画集》,在国内画坛引发了众多
  三烂漫夕晖
  郦松臣退休时,正逢“文革”肇始,未能幸免于难。他珍藏的两箱画卷和一箱线装书被抄,自己被关进“牛棚”,批斗示众。十年动乱结束,郦松臣又焕发了青春。他虽已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坚持每天练笔。三伏天汗流浃背,他就搭着毛巾,随时揩汗,不完成当天“作业”绝不休息。他作画不择笔、墨、纸;大笔、小笔、秃笔,甚至排笔,摆满一桌子。画成一幅,他常要换十多枝笔;画梅花则爱用手指点花瓣。他作画才思敏捷,事先不加构思,而喜欢当众一边构思,一边挥毫,笔到画成,接连画数十幅,幅幅不相同。
  郦松臣画艺精纯,更用一颗挚诚的心。客人来访,他总是热情迎进他的书房兼画室,然后一杯清茶一支烟。客人告辞,他总要拄着手杖,送至楼梯口,目送客人下楼。对来求画者,他总是有求必应,没有一点画家的架子。有一次,一位清洁工人分到新居,慕名前来向郦松臣求画。郦老即到画案前,铺纸研墨,拿起画笔,在宣纸上纵笔挥毫。顷刻之间,亭亭玉立、栩栩如生的荷花跃然纸上,他题字落款、盖好印章后,将画送给那位清洁工人,说:“荷花出瘀泥而不染,你们成天与垃圾打交道,心灵却是最美的。”那位清洁工人望着他慈祥的面容,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郦松臣经常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其中许多来自那些陌生的、热爱美术的青年,向他求教作画。他总是认真地答复,解疑释难,不吝指点。对于寄来的作品,往往亲自修改和说明后,再寄回去。一位上海青年按照他的《墨竹画法》临摹了两幅墨竹寄给他,请求指教。他复信指导这位素不相识的青年,并寄赠自己的一幅原作,以作示范。对于登门求教的青年,郦老都给予热诚地教导和鼓励。高标准、严要求地督促他们。青年们也没有辜负郦老的关怀和培养,许多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艺术院校,更多地成了当地的美术骨干。
  郦老的夫人李梅犀女士退休后,精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帮助他整理藏书、藏画,为他研墨、铺纸,有时为他的画渲染一些颜色,有时为他的新作配诗。有一次,郦老画了一幅《岁寒三友》,画成之后,李梅犀女士配诗一首:“碧竿节节空,翠叶个个连,不为桃李伍,松梅喜结缘。”伉俪情深,尽在句中。
  年4月,李梅犀女士因胰腺癌离世。失去相濡以沫60年的伴侣,郦松臣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无比伤痛,他用颤抖的手拿起笔,写下了如泣如诉、感人至深的《悼犀妹》,几多深情、几多恩爱,难以尽道。此后,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年3月11日,一颗璀璨的艺术之星从益阳上空坠落,郦松臣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他的悼念集会上,悬挂了这样一副挽联:“写一生墨竹气从竹出节从竹来画坛永垂松臣竹;承几代画风人比竹瘦品比竹高古城长留板桥风。”以郦松臣和郑板桥相埒,正是他画笔人生的不凡概括。
  

本文来源:益阳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郦松臣墨竹如篁植益阳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