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李商隐为什么会去桂林郑亚幕府,他坚守内心
TUhjnbcbe - 2025/5/8 21:44: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里最好 http://www.bdfyy999.com/m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唐朝李商隐《荆门西下》

诗文漫读:乘着傍晚的南风,一叶小舟,漂流在江上。回望荆门正是,春暮夏初的时候。

人生怎么会看清别离这样的大事,但是命运从来就不忌讳给你艰难困苦。

儿女亲人的家书,安定了我在边塞的信心,

但是那开满兰花芳草的小路,却不再能和心爱的人会和。

小舟直下洞庭,风高浪急,蛟龙翻滚。

我真的羡慕那在平坦道路上的离别,至少没有路途的风险。

初衣解诗:人生的快乐在于自己想做自己的事情,或者施展自己的抱负,哪怕是一种姿势,在长期的压抑之后,一种姿势也代表自己的情怀。

李商隐的生平,现在拉一条简单的纲,他没有门第背景,10来岁父亲就死了,家里至少还有三个兄弟姊妹。16岁开始起,他进入了令狐楚府中。这么小的年纪做事,放在现代还属于童工未成年人。但是16岁的他,却已经饱经了世事的艰苦,之前他曾在街上做苦力,一方面读书,一方面照顾家庭。这个皇族之后,只剩下他自己,要面对人生的风雨。

这是一个很努力的人的一生。问题是他还特别的聪明。我现在很难还原李商隐到底有多么的招人嫉妒?但是他24岁考中进士之后,进入了王茂元的幕府,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就可以看见一张无形的黑网,笼罩着他,将他排斥在仕途之外。从李商隐的才学来讲,他留下的许多诗作,应该是被上层的许多官僚看好,但是为什么不让他正常进入仕途?初衣想了很久,说穿了,这是一个不好驾驭的人,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在主流的仕途排斥之后,李商隐一直做着努力,希望通过正常的途径获得升迁主政一方。等往往给他安排的,都是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一般的小官闲职。升迁无望,而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很重。李商隐不得不如同16岁的时候,辗转各地的幕府求职。

如果说在之前其他幕府,经济的原因占了多数。35岁的李商隐,此次跟着郑亚去桂林,实际上是他自己意志的一种表达。

李商隐不肯结党。无论是他在之前的令狐楚幕府中做事,还是在王茂元府中。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是牛党核心骨干,而王茂元据说是李党。李商隐想超越党派,但可惜世人看到他的屁股,想象他的脑袋。当然想象的李商隐不是真实的李商隐。但李商隐也因此沦落。他被视为小人,首鼠两端。其实之所以有这样的舆论,也无非是看到他一个人孤军奋战,身后没有背景。

大中元年,郑亚被调往贵州做刺史,作为李党的郑亚,赏识李商隐的才华,邀他进入自己的幕府。李商隐考虑再三,和家人通信商议了之后,从荆门西下,过洞庭而往桂林。这是在风波路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从政治前途上讲,李商隐很清楚郑亚这一次的被调离,是出于党争的失败。如果这次自己去桂林,更坐实了他是李党一派。但是长期受令狐绹牛党压制的他,实在是懒得通过庸俗的方式表达忠心,况且他内心里忠心的无非是唐王朝这个国家,卑躬屈膝,也不是他的作为。

对郑亚个人的知遇之恩,和在30多岁时,也必须有实干和作为,不愿意浪费时光,所以李商隐接受了邀请。可以说,这是李商隐个人意志的表达。既然你们都说我是李党,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唐朝去往桂林的路,从荆门到桂林,水路多于陆路。而人在江边中行,会常常有人生之感。这个没有背景的李商隐,像一叶小舟一样南下。他也知道他的人生可能更加的迷雾重重。在仕途中,他是一个非常小的角色,虽然他有万丈的胸怀和抱负,但是没有任何一条路,可以让他施展。而现实他常常受困于经济和理想之间。

对于家庭圆满,有着天生期待的李商隐,最渴望安定的生活,和妻子儿女守在一起。这是因为他早年父亲过早离世,没有享受到家庭温暖的一种缺失。但是男人的必要有所为,又时刻激励着他。所以他的每次选择,都变得沉甸甸的。

这次他遵循着自己的内心,跟随了郑亚。整首诗的底色还是非常慷慨豪迈的。虽然自己是暴风雨或者风浪中的一条小船,但是秉承了自己的方向。这其实也是人生不多的快意。如果抛开党争的背景,李商隐诗中所蕴含的政治大气与抱负,这可以使他名列政治家之流的。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王安石特别欣赏李商隐的原因。

王安石作为一代有为的名相,晚年对李商隐的诗作了高度的评价。说他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一样的胸怀和情操。

但现实中的李商隐,大好年华,却在党中的漩涡里,无声坚守自己的方向。他跟随郑亚,不是因为郑亚是李党,而是觉得这样的一个人,有所作为值得跟随。

在桂林短暂的一年。至少目前流传下来的诗有34首文章36篇,这也是他极其充实的一段岁月。虽然如同当初预料的一样,郑亚在桂林,只经历了短暂的一年,便遭到持续的贬谪,而李商隐的命运可想而知,就是连这样一份工作也没有了,继续着他的漂泊的生涯。

但是从留下来的诗章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李商隐,短短桂林的一年,他的明朗向上的生活。比如他带了孔雀回家,观察着桂林地方和其他地方不同的风俗。在工作和私人生活上和镇压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对于这段经历,李商隐从来就没有任何后悔。

有人说李商隐是悲愤的一生。初衣不这么看,你声音真是看到了人生的短暂,所以才拼命的抓住每一分每一秒,希望自己有所为。李商隐的一生其实是非常劳顿艰辛的一生。

虽然他早逝,没有在更好的岗位施展才他的才华,所谓“一生抱负未曾开”,但是人生这卷书,他是用生命密密麻麻的经历的。这也是他的许多看似晦涩飘渺的诗,千百年来被无数人解读的原因,因为那底下,是生命的扎实和厚重。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嶮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李商隐诗中的爱和美,欢迎留言置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商隐为什么会去桂林郑亚幕府,他坚守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