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江南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黄甫松,字子奇,晚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史载其家世显赫,乃父黄甫湜贵为当朝工部侍郎,舅舅牛僧孺也位极人臣,官至一品,是当朝宰相。作为官二代的纨绔子弟,黄甫松在仕途并没有多大建树,但是作为诗人,许多作品却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比如这首梦江南,若用现代的审美眼光来看,就具备了超现实主义风格的所有元素。奇幻,朦胧,迷离,神秘。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在暮色半昧的厅房里,状似兰花的烛火昏黄不定,轻烟缭绕的灯芯在燃烧后,灰色的余烬倏然掉落,光线渐渐黯淡。中堂画屏上的红色美人蕉也开始变得模糊不清。开篇这一句是用烘托的手法来营造气氛,告诉我们,此时,夜已经很深了。
美人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第二句则是在进入梦乡后,梦中所见的江南梅雨风物。大片大片的梅林静默在细雨之中,将熟未熟的梅子挂着水珠,散发出诱人的暗香。流水烟波浩渺,有渔灯如豆。这时从一叶飘摇的扁舟中,突然传来如泣如诉的笛声。如此深夜,谁又如此雅兴?行文至此却没有回答,神秘感爆棚。
弗洛伊德超现实主义的梦境说到梦,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作为现代精神医学的奠基人,早在十八世纪中叶,他就开始对人类大脑中存在的潜意识作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梦的解析》最为著名。根据他的理论,梦是人类本能潜意识欲望的域外延伸。
那么,黄甫松的这首江南之梦,也是他本能潜意识的域外延伸吗?这就需要具体分析一下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环境。
作为出身豪门的官宦子弟,他的童年应该是过的挺舒适的。他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优渥经济基础,衣食无忧,很有可能还是众星捧月,娇生惯养。这个时期的他,大概率不会留下什么不愉快的童年阴影。虽然成年以后官场失意,但盛唐的繁华犹在,家世的根基仍存,他有优哉游哉闲情逸致的条件和机会。
人语驿边桥在词的最后,“人语驿边桥”就是非常闲适的落笔。细雨朦胧中,模糊的小桥隐约可见,桥上似乎还远远传来行人幽幽的对话声。对整个梦境的叙述到此戛然而止,却意外地引发了读者想进一步探寻的欲望。这样的情景设置,可谓是言已尽而意无穷,令人回味悠长。
整体来看,这首词描述的虽然是一个梦境,但格调并不阴暗,反而疏朗开阔,色彩鲜明。这也就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况是基本顺畅的,至少在这首关于江南梦境的小令中,没有体现出不幸记忆留存的痕迹。
大概也正是由此,这首仅仅只用了二十七字的短小篇幅,才能把虚实之间的梦境勾画的恍惚迷离,舒适柔美。典型的江南梅雨之夜如在眼前,使人仿佛也置身其中,和千年之前的作者一起,坐在安稳熏暖的小舟里,赏雨弄笛,惬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