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头却
TUhjnbcbe - 2025/7/26 18:53:00
白癜风分型治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30414/13532265.html

李清照一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诉尽千古的极致相思之苦,但是你们知道吗?这句词其实是李清照借用来的。

范仲淹《御街行》中有词“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回避”。

不过我们的才女李清照,将它化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后,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比原来范仲淹的对仗工整,且衍生出新的更高的境界。

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李清照的这首经典词作《一剪梅》。

写作背景

公元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两人志趣相投,婚后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受到株连,于年被迫还乡,与丈夫分居两地。

夫妻分居期间,勾起李清照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室外,荷花已凋残,香气已慢慢消失;

室内,一个人独自躺在竹席上,感到冰冷寒凉。

花开花落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从室外景色到室内景色的描述,通过环境氛围的烘托奠定了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是悲凉的、孤寂的。

《白雨斋词话》云:“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起句统领,从早上到晚上,躺在床上,回忆一天所做的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早上起来,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在湖面泛一叶兰舟。

独上,意指自己一个人,与丈夫是分离的,暗喻相思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

锦书,典故: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寄给她的丈夫窦滔,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以‘锦书’泛称书信。

仰头凝望遥远的天际,那白云深处,谁会将锦书寄来?

一个问句,引起无限遐思,一整天无论是泛舟湖上还是独倚月夜下的西楼,思念的情愫就一直在脑海萦绕。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的时候,皎洁的月光,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花,自顾地凋零,水,自顾地漂流。

与上片“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暗喻韶华易逝,爱恨别离的人间现象。

化用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刘禹锡的《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的愁恨,自然过渡到后面抒情。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哎,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表明这种相思是一为二的分合,又是二为一的深化,说明夫妻双方是心心相印的。

古代交通通信很不发达,分居两地的夫妻却能彼此信任,反观今天,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通视频的当今社会,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两地分居。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但是离婚率却是越来越高,这是社会发展的悲哀呢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

豪迈不输辛弃疾浪漫不输李白李清照唯一豪放词作《渔家傲》看才女李清照怎么写青梅《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一首词轰动整个汴京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花褪残红青杏小PK庭院深深深几许苏轼PK欧阳修你喜欢谁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且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参考文献:《宋词.国学课堂》《宋词.鉴赏辞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请联系删除。

每天精选一首古诗词,喜欢的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才下眉头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