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兰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诗词赏析唐诗第一篇有些错过,不是过错
TUhjnbcbe - 2022/4/16 19:00:00
感遇其一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作者张九龄,西汉留侯张良的后人,唐玄宗时期官至宰相,也是开元盛世最后的明相。因对所遇的人与事,有感而发。故题名曰《感遇》从屈原那个时代开始,兰草和桂花便作为君子的象征。二者有着共同的特征:首先是花蕊洁白,预指君子高洁的品性。其次是香气浓郁,暗喻君子的德行犹如它们散发的芬芳,被人们欣赏、传扬。首联: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兰草在春天里长得美丽茂盛,桂花在秋天明亮洁白、暗香浮动。颔联: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样子,是顺应了自然美好的季节。颈联: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谁知道山林隐士,闻到她们的芬芳便心生爱悦。尾联: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兰草和桂花美丽芬芳,是她们自然的天性,不是为了让世人采摘回家。解析完这首诗,想起《离骚》里的一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如此优越的先天和内在条件,已是难能可贵,后天又勤奋努力修炼自己的才能,若说只是天性使然,内心倒能得一份安宁与坦然。可无论是屈原还是作者张九龄,都在朝为官为相,字里行间所透露的,看似无欲无求、旷世豁达,实则隐隐有股无奈之感。何求美人折?若折自己的人,不是山野居士,而是那位九五之尊呢?这大概才是“有内美又修能”的真正原因。只是儒家思想处世为官之道讲“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若是自己不被君主重用,一句“草木有本心”,倒是能宽慰自己,亦能骗了世人。初读此诗时,我尚且年幼,人生经历过于浅薄,没有引起内心任何波澜。也不明白为何《唐诗三百首》会以此作为开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蓦然间,已至而立之年。兜兜转转,再遇见这首诗,她犹如一叶兰草、一枝桂花,开在我青涩懵懂的年华。我呼啸而过,从未有过片刻的停留与驻足。迫不及待去领略、去尝试,那大千世界的火树银花当自己满身风雨归来时,见她依旧如初,安静、温柔的伫立在最开始的地方,眼带笑意、遗世独立的样子。恍若在等一个迷路、不知归途的孩子。我双眼含泪,有悔、有恨、有不甘,唯独没有了勇气。相顾无言、哽咽心殇。一切的一切,她都了然于心,仿佛一个凌空俯视人间的仙子。迎风舒展、暗香淡绵,无一不在告诉我:去吧,去吧。我还有大好芳华……人,最可悲的不是无知。而是不知自己无知。年幼时,以为世间万物皆为我所有。横冲直撞的闯进去,被现实鞭打的遍体鳞伤才明白自己既无兰叶的葳蕤、桂华的皎洁,又不懂“修能”,却妄图北斗之尊,血肉模糊是早已预定的下场。但,朝闻夕死。就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作者,被贬至荒郊林野,也不忘“欣欣生此意”以待时机。芸芸众生,我一个凡夫俗子,又怎能自怨自艾?去吧、去吧!我还有大好的芳华……欣懿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词赏析唐诗第一篇有些错过,不是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