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音
—YEYIN—
笔绘幸福蚌埠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
陪伴,是你我最美的相约
每周六21点整
《夜音》与您不见不散
蚌埠坐落在淮河之滨,地处南北分界,古乃采珠之地,有“珠城”美誉,是文化名城、商贸重镇、山水新城和创新高地。蚌埠山水相依,宜业,宜居,宜游,是风景优美的国家园林城市,也是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城市,更是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年会永久会址所在市。
夜音节目特别策划推出“笔绘幸福蚌埠”系列,发起网络总动员,号召蚌埠人用心描绘美丽家园,以才情书写温暖生活,通过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大家分享幸福点滴……
夜音诚邀屏幕前的你加入,,让我们一起面向未来,愿工作顺遂,愿生活和美,也祝蚌埠发展脚步不停,越来越快,越来越好!(参与方式见文末“投稿方式”)
SUMME
院子小记作者/陈卫朗诵/陈敏
第期
年4月9日
三号楼二楼南侧阳台,原来是个整体,后来物业在每户之间砌了半人高的矮墙,将平台隔成了一个个小院子。也算是兑现了卖房时的承诺——买房子,送院子。
院子很小,长不过八步,宽仅有四步,拉上绳子,晾上一家人洗净的衣物,便“彩旗”招展,层层叠叠。院子也很大,大到能装得下一家三口的整个世界。
因为有了院子,与楼上楼下比,似乎凭空多出一片天地。于是,在西墙边添了一个池子,装修剩下的砖头水泥沙子以及瓷砖也派上了用场。土是七拼八凑来的,聚在一起也成了一小块地。栽点什么进去,都会生根发芽。
每年春天,固定的工作是要翻一下池子里的土。经过冬天,土壤变得松软,一些腐烂的根茎,裹满了黑黝黝湿乎乎的泥土。草芽蓄势待发,正在土里蜷曲,似母腹中孕育的胎儿,让人不忍打搅。曾经碰到过一窝蚂蚁,刚挖开土,蚂蚁们立刻狼奔豕突,想来它们正在土里过自己的小日子,一锹下去,天光大亮,其惊讶程度大概不亚于酣睡时被人掀了被子。
十几年了,一批批植物来了又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的植物其生命周期只有短短几个月,依然信心百倍地生长。蔷薇花、牵牛花、月季、一叶兰,桃树、花椒树,家里的人只要有想法,谁都可以在这里施展一番。
今年,池子里的主角是两棵南瓜秧。夏天雨水足,瓜秧几乎爬满半个院子。雨天,大颗的雨滴打在南瓜肥厚的叶面上,噼啪作响。遗憾的是最后没什么收成,怀疑它们的劲使错了方向。
夏夜,皎洁的月亮从东边宿舍楼顶慢慢升起,小院的水泥地铺满如水清辉。拎只凳子坐下,轻风拂来,南瓜叶跟着微微颤动,散发着特有的气息。热气渐渐消散,凉意缓缓浮起,这种感受,让我想起儿时在生产队打麦场上纳凉的情景。
当然见不着繁星满天,透过防盗窗网格,可以看见极个别晶亮的星星。那些我们曾经在麦场上努力辨认过的星星,全都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西邻院里的葡萄藤,悄无声息地攀爬上院子的防盗窗,很快就有碧绿的葡萄串挂下来。秋天,一串一串剪下来,竟收获了满满一脸盆紫葡萄。送还时,推搡半天,老李师傅只肯留下一半,剩下的非让我们也尝尝。
院子也停歇过许多鸟儿,在防盗窗上、在植物的枝叶间跳跃嬉戏,叽叽喳喳,寻找着属于它们的简单的快乐。
因为购买车票的缘故,有几年,老家一帮年轻人春节后外出,喜欢把这里作为远赴南方的中转站。一群人在院子里谈天说地,憧憬未来,有人还设想对池子进行改造,终因没有合适的工具作罢。如今,天各一方的他们,是否还记着这个曾经短暂驻足的院子?
//作者简介陈卫,出身农村,做过工人,目前在蚌山区工商联工作,业余时间喜爱写作。
//诵者简介陈敏,安徽省蚌埠市朗诵艺术协会理事,经常参加各类公益演出,爱好朗诵,愿与喜爱朗诵的朋友同行,用语言传递温情,用声音诠释生活的美好。
“夜音”来了,
你,在哪儿?
●投稿须知●1、《夜音》是蚌埠日报社原创有声文学品牌节目,每周一期,以文本加朗诵形式呈现,热忱欢迎投稿。
2、投稿作品须本人原创,须是在电子微刊类平台首发。如非真实原创,本平台使用后涉及侵权,后果由投稿者自负。
3、投稿作品体裁不限,但优选散文、小说、诗歌,每篇投稿须自配朗诵音频,音频时长6-8分钟,作品字数字以内,诗歌可1-3首。
4、投稿还须附以作者简介、作者生活照一张,朗诵者简介、朗诵者生活照一张,并备注真实姓名、联系方式、稿费邮寄地址。
5、不退稿,请自留底稿。1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者可自行处理。
投稿邮箱:
qq.